項目介紹
防洪工程
防洪工程是為了控制、防御洪水以減免洪災損失所修建的工程。主要有堤、河道整治工程、分洪工程和水庫等。按功能和興建目的可分為擋、泄(排)和蓄(滯)幾類。
技術方法:
擋水:我們主要是運用工程措施"擋"住洪水對保護對象的侵襲。如用河堤、湖堤防御河、湖的洪水泛濫;用海堤和擋潮閘防御海潮;用圍堤保護低洼地區不受洪水侵襲等。
泄洪:常用的措施有修筑河堤、整治河道(如擴大河槽、裁彎取直)、開辟分洪道等,是平原地區河道較為廣泛采用的措施。①擴大河槽、河道裁彎取直都能降低洪水位,增大本河段的泄洪能力;河道裁彎取直還可以縮短航程,有的還能緩解彎頂淘刷和崩岸對堤防的威脅。②修筑河堤也有增大河道泄量的功能,將原來漫溢出去的洪水控制在堤防限制的河槽內。這一方面減少了河段的調蓄容量,另一方面抬高了洪水位,增大了水深 ,從而加大河道的流速和下泄流量。加高原有堤也能增大泄洪能力。③開辟分洪道,分洪入其他河流、湖泊、洼地、海洋都能降低其下游河段的水位、洪水流量,減輕防洪負擔。如分洪道繞過狹窄河段后又回歸原河道,可降低狹窄河段的水位、洪水流量,減輕防洪負擔。
攔蓄:主要作用是攔蓄(滯)調節洪水,削減洪峰,減輕下游防洪負擔。如利用水庫、分洪區(含改造利用湖、洼、淀等)工程等。水庫除可起防洪作用外,還能蓄水調節徑流,利用水資源,發揮綜合效益,成為近代河流開發中普遍采取的措施。開辟分洪區,分蓄(滯)河道超額洪水,一般都是利用人口較少的地區,也是很多河流防洪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在山區實施水土保持措施,可起蓄水保土作用,遇一般暴雨,對攔減當地的洪水有一定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