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訊動態
最新動態
據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最近編寫的《地質工作形勢跟蹤與分析(2014)》,(下稱“地質形勢”)受國際、國內礦產品需求不足影響,2014年全國地質勘查投入總體減少。經初步統計,2014年全國地質勘查投入資金為415億元,較2013年減少了45億元,同比減少10%,較2012年減速8%增加了2個百分點。
2009年,隨著金屬價格的上漲,全球勘查形勢回暖速度超過預期,勘查投入大幅增加,2010與2011年分別同比增長44%與50%。2012年勘查投入增速放緩,市場開始變冷,從4月份開始,許多勘查公司發現市場融資困難,不得不削減勘查活動,這種趨勢一直延續至今。
社會資金投入地勘回落
數據顯示,2014年中央財政投入進一步聚焦基礎性、公益性地質調查和戰略性礦產勘查工作,共投入83億元,同比減少7%,占總經費的20%。其中,地質礦產調查評價專項74億元,同比增長5%;海洋地質礦產保障工程中海洋基礎地質調查3億元,同比減少6%。地方財政在地質勘查工作方面的投入下降明顯。2014年,地方財政投入地質勘查94億元,同比減少24%,占總量的23%,主要減少了礦產勘查方面的投入。減少較多的省份有內蒙古、河北、湖南、甘肅、新疆、貴州等,減少金額在3億元以上。社會資金投入地質勘查減速回落。2014年投入地質勘查工作的社會資金238億元,同比減少4%,占總量的57%。減少較多的省份有貴州、湖南、安徽、山東等。值得一提的是,社會資金投入較2013年減速16%,回落了12個百分點。
礦產勘查戰略西移
在資金的具體投向上,2014年地質勘查呈現出有增有減、有保有壓的格局——礦產勘查投入減少、基礎投入近于持平、水工環與科技投入增加。據統計,1月~6月,全國礦產勘查投入106.97億元,同比減少13.7%,占總量的69.7%。在礦種中,煤炭、鐵、鉛鋅、金等重點礦種投入不同程度減少,但銅、金、鐵的減少幅度相對較小。其中,錫礦同比減少46.9%;鋁土礦同比減少38.6%;煤炭同比減少35.2%;鉬礦同比減少23.3%;鎢礦同比減少15.6%;鉛鋅礦同比減少10.7%。從資金投入空間分布上來看,西部地區礦產勘查資金投入仍占據2/3左右,礦產勘查戰略西移不斷得到鞏固和加強,西部地區已經成為我國礦產勘查的主戰場。2014年是全國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實施的第四個年頭,找礦突破行動的實施效果明顯。新發現礦產地總數排名前五的重要礦種依次是:金4處,煤3處,銅2處,鉛鋅1處和鎢1處。在新發現的礦產地中,大型礦產地主要為煤炭和非金屬礦種,與2013年相比,缺少重要金屬礦種成果。
市場化改革或讓地勘出現新亮點
“地質形勢”預計,2015年以礦產勘查為主的地質勘查投入仍將延續下行態勢。不過,隨著一攬子改革政策效應逐步顯現,2015年地勘工作或將出現新的亮點。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預計,2014年推動能源改革形成的《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(2014-2020)》的綱領性文件,加上國家油氣勘探開發體制改革的推進,與之相關的石油、天然氣以及鈾礦等礦產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將獲更多資金青睞,這將為全國礦產勘查工作注入更多新活力。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認為,隨著全面深化改革推進,地質勘查投入面臨結構性調整。社會資金將在商業性地質勘查工作中發揮更大的主體作用。
《地質形勢》建議:在地勘形勢低迷的時候,要穩定中央公益性地質調查投入經費;加大能源礦產基地地質調查力度,圍繞國家油氣體制改革開展油氣資源專項地質調查,引領和帶動油氣新區、新層位、新類型、新領域的商業性勘探;做好第三輪全國礦產資源規劃,引導優化礦產勘查工作空間布局,助力實現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的系統性平衡。